酒内含有脂肪酸乙yi酯,气温在l0℃以下时,这种脂肪酸乙yi酯遇冷会沉淀析出,使酒内出现乳白色絮状悬浮物,当气温一回升,悬浮物溶解在酒中,酒色就又恢复清亮透明。高度酒为38至52度,其总酸以乙yi酸计,为0.15至0.3克/升,总酯以乙yi酸乙yi酯计,为0.4至0.8克/升,低度酒为40度以下,其总酸为≥0.2克/升,总酯为≥0.6克/升。
酒,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,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,而是一种文化象征,即酒神精神的象征。在中国,高明区白酒,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。庄周主张物我合一、**、齐一生死。庄周高唱自由之歌,倡导“乘物而游”、“游乎四海之外”、“无何有之乡”。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,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。追求自由、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,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。
元代中国与西亚和东南亚交通方便,在文化和技术等方面多有交流。用棕榈汗和稻米酿造的一种蒸馏酒,在元代曾一度传入中国。明代李时珍(1518—1593年)在《本草纲目》中所写:“烧酒非古法也,自元时始创,福和缘白酒,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,蒸令气上,用器承取滴露,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。近时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,和曲酿瓮中十日,以甑蒸好,其清如水,白酒行业,味较浓烈,盖酒露也。”烧酒从元代传入的可信度如何,曾纵野先生认为“ 在元时一度传入中国可能是事实,从西亚和东南亚传入都有可能,因其新奇而为人们所注意也是可以理解的。明代时称白酒为火酒。